学习研读十九大报告,准确定位学科内涵功能,切实提高教育研究能力

发布者:孔维刚发布时间:2018-01-02浏览次数:0

 

如何将党的十九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如何引导大学生增强对“四个正确认识”的理解,如何围绕双一流要求下的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做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1月2日下午,校长程裕东,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汪歙萍,校党委常委、党委宣传部部长郑卫东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思政课教师,以“学习研读十九大报告,准确定位学科内涵功能,切实提高教育研究能力”为主题,共同交流学习心得,共同研讨学科发展与能力再提升。

程裕东对马克思主义学院工作予以肯定,并结合学习情况谈了几点体会。他指出,全面学习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是学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政治任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要在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上下功夫,积极推进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进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的实践。结合全国思政工作会议精神,他强调,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同深化落实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紧密结合起来,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从我们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发展和伟大实践中,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激励学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珍惜韶华、脚踏实地,把远大抱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飞扬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围绕“双一流”要求下如何做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他强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丰富和深化。要不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不断推进双一流要求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特色方向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要在多学科融合的实践中,搭建工作平台,形成跨部门、跨学科合作机制,共同推动思政课和马克思主义学科不断发展。要加强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协同,统筹推进课程育人和实践育人,不断完善合力育人机制。

汪歙萍强调,我校作为上海市课程思政改革“整体试点校”,要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要充分挖掘引进课程内蕴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资源,学深悟透、融会贯通,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对思政理论课的支撑作用,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学科发展规划,加强科研团队建设,加快引进和培养领军人才。结合课程建设,整合实践资源,拓展实践平台,建设教学实践基地,丰富实践内容,创新实践形式。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董玉来从理论学习、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实践教学等方面汇报了学院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年度工作情况。  

会上,与会领导与教师还就如何将党的十九大精神融入思政课组织、管理、课程、科研、实践、网络等各方面作了交流发言,统一了思想,凝聚了共识,为进一步做好全校思政工作创造了良好氛围。

 

(供稿: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