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上海水产大学更名为上海海洋大学并整体搬迁到了浦东新区临港新城沪城环路999号。社会科学部也迁入了这所美丽的校园,不知不觉走过了十年,由隶属于人文学院的一个系部变身为独立的二级院级机构,又由社会科学部变身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校整体搬迁的十年见证着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全方位发展,马克思主义学院也悄悄地丰富着学校整体搬迁十年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名称变化
国家和学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的重视促进了社会科学部到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华丽变化。
社会科学部从二级学院的一个系部变身为独立的二级院级机构。 《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文件要求大力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组织建设,指出:“建立健全教学科研组织机构。各高等学校应当建立独立的、直属学校领导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二级机构。该机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机构,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点的依托单位。其职责是:统一管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负责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相关管理工作;负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教学科研梯队建设等工作。”同时指出:“选配好教学科研组织负责人。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组织负责人遴选配备和培养培训工作,纳入学校干部队伍建设规划。要选拔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懂管理的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组织负责人。”
文件出台以后,学校高度重视并很快贯彻落实文件精神,于2008年底,社会科学部从人文学院独立出来,成为了独立的、直属学校领导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二级机构,并配备了独立的党政领导班子。
社会科学部更名为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的通知》(教社科[2015]2号)文件指出:“建强独立二级机构,重点建设一批马克思主义学院,稳定经费投入渠道,强化高校党委责任,不断健全基本要求具体、责任分工明确、政策制度完善,有利于形成工作合力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条件保障体系。”各地各高校纷纷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
本校领导也非常重视社会科学部的建设,做了大量的筹备工作,于2016年4月14日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撤销原社会科学部,原社会科学部的人员全部归入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队伍发展
2008年,社会科学部不足20人,只有四位已获得博士学位的教师和两位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教师。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也寥寥无几。
从人文学院到独立的社会科学部的师资队伍建设。《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文件要求认真做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选聘配备工作。文件指出:“各高等学校要根据专任为主、专兼结合的原则,按照学生人数以及实际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需要,合理核定专任教师编制,配备足够数量和较高质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本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要总体上按不低于师生1:350―400的比例配备。”文件同时指出:“实行教师任职资格准入制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和相应的教学水平、科研能力。新任教师原则上应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具备相关专业硕士以上学位,工作期间应兼职从事班主任或辅导员工作。在事关政治原则、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问题上不能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的,不得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学校和社会科学部根据文件要求,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专兼职教师的任职资格制度,制定了《上海海洋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聘任办法》和《上海海洋大学思政教师任职资格聘任未聘人员处理办法》,根据学校文件对专任思政课教师进行了选拔,通过的选拔的思政课教师才能到独立的社会科学部做专任思政课教师。同时从辅导员中选拔一批优秀的人员作为兼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从事思政课教学工作。
学生思政研究室挂靠马克思主义学院以后的师资队伍建设。为了实践学校德育一体化理念,加强教育教学规范化管理,提升专职学生思政教师专业化和专家化水平,从2016年春季学期开始,以学生处的所有教学活动挂靠马院进行管理为切入点,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学生辅导员两支队伍的融合。在马院统筹整体教学管理的前提下,为方便学生处参与教学管理和激励计划分配,由学生处长兼任马院副院长和学生思政研究室主任,主要负责学生处所有上课人员的教学、科研等相关管理事项。
为确保教学队伍的工作热情和工作质量,马院根据申请者的学历、专业、工作经验等,对各类课程教学队伍进行选拔和相关培训。
马克思主义学院师资队伍发展现状。学院依托“名师工作室”和校、院二级FD培训,打造一支专兼职思政课教学团队和老、中、青人才梯队,形成一支以教学名师为领航、以骨干教师为主力、35岁以下优秀教师为后备的多元人才队伍。学院对所有教师进行常态化培养,岗前培训、岗中培训等常抓不懈。规定所有教授、副教授必须与青年教师结对子进行教学科研指导,规定新进教师必须完成助教培训才能上岗。由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担任青年教师的导师,对青年教师的教学和科研等进行“一对一”的具体指导。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学校举办的教育教学能力开发研修班,组织本课程教学组全体青年教师参加教育部、市教委和学校举办的各种培训。为教师提供各种机会。鼓励教师攻读学位,进修访学,提高学历层次和理论水平;实行集体备课,提高教学能力;支持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研讨活动,提高科研能力;组织教师参加社会考察等实践活动,提高综合能力;设立青年科研项目,帮助确定青年教师的研究方向,组成教学和研究团队等。
至今,马院有专任思政课教师22名,思想政治教育教师80多名,共同组成了100多人的师资队伍。目前有正教授1名,副教授近20名,博士和在读博士生达20多名。十年来,2位教师获全国思政课教师年度影响力提名人物,1位教师获全国思政课教学标兵,1位教师获上海易班十佳网络名师,4位教师获上海市育才奖,4位教师获上海阳光学者,1位教师获学校教学名师,2位教师获校思政课教学名师,1位教师获校优秀思政教师;2位教师获教育部微课教学比赛上海赛区二等奖,1位教师获长三角思政课教学比赛二等奖,2位教师获上海市思政课比赛比赛二等奖,2位教师获上海市思政课教学比赛三等奖,3位教师获学校“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4位教师获学校“我心目中的好老师”,20多位教师获学校 “好课堂”奖励,1位教师入选学校“海鸥计划”,1位教师入选学校 “海鸥跟踪计划”,5位教师入选本校“海燕计划”。
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学发展
在校党委领导下,马克思主义学院认真领会教育部、上海市以及学校教育教学相关文件精神,积极落实学校本科教学激励计划规定的相关任务,切实结合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具体情况,为真正提高本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做出了很多努力。具体而言,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逐步补充和完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大力调整基层教育教学组织结构及负责人、注重加强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和业务培训、加大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的监控力度、加强对教学队伍的教育教学考核以及人文关怀等,使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学工作逐步走上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的道路,也逐渐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学特色。
重组基层教育教学组织。设立教研室并配备负责人。马院根据教学要求对本身原有两大教研室进行重组,成立两个教学部,分别为概论和纲要教学部、原理和基础教学部。又根据学生处的教学现状,成立形势与政策、心理健康教育、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含创新创业教育)、军事理论等四个教研室融入到马院,配备四名教研室主任与马院的两个教学部一起进行教学管理活动。两个教学部和四个教研室作为马院的教育教学基层组织承担起整个马院的教育教学工作。
规范教学管理制度。马院根据教师定位和课程教学特点,定期组织教师参加校级及以上培训,科学安排马院院级培训,培训采取签到制度,作为年终考核依据。择机采取教学比赛、示范课等形式加强教学培训。
马院的两个教学部和四个教研室按照学校和马院的规定教学管理规定开展基层教育教学管理活动,承担着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任务。如参加教学培训、落实教学任务、开展教学检查、推动教学改革、撰写教学总结等。为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对两个教学部和四个教研室原则上不做特殊化管理,而是一视同仁地进行教学规范管理和质量管理,如教学日历安排、调课审批、教学质量抽查、教改项目申报等各个环节要求一致。马院按教务处时间节点,组织了重点课程、精品课程、优质在线课程、重点教改项目、新开课研发项目等教学活动,教学委员会召开评审会,对申报材料提出意见和建议,反复修改,严格把关,能报的报,不能报的坚决不上报。经教务处批准以后,两个教学部和四个教研室有同等资格参加学校的优秀基层教育教学组织评选,两支队伍均可参加学校“好课堂”等评选活动。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学院历来把教育教学改革作为中心任务来抓,已形成思想政治理论课“阶梯课堂”教学改革模式。该模式以教学大纲和教材为基本遵循,把教学内容梳理为“基本理论”“热点难点”和“核心问题”三个模块,集聚高校及社会优势资源,创新课堂组织形式,从历史和现实的理论逻辑出发,开展基本理论专家名家讲——“哲社教师进课堂”;从网络互动的主流导向创新出发,开展难点热点师生互问互答——“易班线上线下互动”;从开放式教学的理论思辨出发,开展核心问题大家问大家讲——“超级大课堂”,采用这三个模块阶梯联动方式进行教学,再采用“主观努力度”、“知识积累度”和“行为实践度”的阶梯联动模块对学生进行综合考评,最终实现步步高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思想政治理论课“阶梯课堂”教学模式体现了网络环境下思政课程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满足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的常需、新需和亟需。思想政治理论课“阶梯课堂”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单个教师无法充分彰显理论的魅力、单独课堂无法充分呈现教学的活力、单一评价无法充分激发学习的动力等瓶颈问题。“阶梯课堂”教学模式已获得教育部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项目择优推广计划立项资助。
十年获得教学成果。十年来,拥有1个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获得5项教育部和上海市级教改试点项目、21项校级教改项目;获得4门校级重点课程、1门校级精品课程,4门校级高水平选修课,4门校级课程思政重点课程,3门市级重点课程, 1门市级精品课程;获得1项上海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上海市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个校级优秀教学团队等。
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科和科研发展
学科建设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术视野出发,把上海海洋大学的海洋研究特色以及互联网时代的网络特征密切结合起来,以形成特色方向为目标定位,重点聚焦发展了以下4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二级学科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的特色是以“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健康成长”为主要方向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方向的特色是以“对外开放与百年中国社会转型”为主题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向的特色是以“全面小康与百姓幸福指数”为主要方向开展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方向的特色是以“国外社会主义思潮与理论自信”为主要方向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学院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获得了本校“高原、高峰”计划的资助,纳入学校学科建设十三五规划当中,得到学校的长期支持。近年来,学院共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及上海市各类研究项目近72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60篇,出版专著11本。
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社会服务
学院非常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和宣传,积极推进习总书记系列讲话和党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宣讲工作。在抓好思政课主渠道的同时,学院积极创设各种理论宣讲平台宣传党的创新理论的最新成果,教师积极参与上海市的理论宣讲活动,其中1位教师为“东方讲坛”讲师,1位教师为市教委讲师团成员,1位教师获市委宣传部十八大精神集中群众性宣讲活动优秀宣讲员,1位教师为杨浦区统战学者信息库专题主讲专家。学院全体教师积极为本校各学院学生上党课、形势与政策相关讲座等。部分教师为所在社区退休人员上党课、为中小学生上寒暑假辅导课。指导了本校的大学生道德实践团等社团的理论宣传活动,通过指导理论性社团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指导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功承办了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研修班,扩大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宣传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也扩大了学院的社会影响力。
综上,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按照《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2017年本)>的通知》(教社科〔2017〕1号)文件精神来加强自身建设,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印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的通知》(教社科[2018]2号)和《 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若干意见》(教社科[2018]1号)文件精神,通过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内涵建设来为学校内涵建设增砖添瓦。
(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