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远英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各高校延期开学的背景下,如何快速保证学生的学习不因“疫”掉线,成为高校师生需要共同面对的新课题。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师通过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依托各级在线课程平台尝试开展在线“云”教学,无疑是践行“延期不停教、延期不停学”的一项重要举措。在线“云”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有别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对老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实施初期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有诸多的不适应。经过一个多月的教学实践,这次在线教学实践不仅推动教师们化“危”为“机”,极大地提高了高校思政课线上教学的整体水平,而且掀起了思政课教师探索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新一轮高潮。实践表明,线上“云”教学与线下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必将成为高校思政课改革的一种方向。
线下课堂教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授课方式
“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思政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渠道,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强化价值引领、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载体,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灵魂课程。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为加强高校思政课建设指明了方向和途径。
高校思政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思政课的课程性质决定了“面对面”的课堂教学是思政课的核心授课方式。马克思早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序言》中就已明确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基础在教学内容,关键在以理服人。对于马克思主义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认识,这些都需要思政课教师在课堂上向大学生讲清楚讲明白。所以,问题的关键是思政课教师如何“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着力解决好“教什么”“如何教”的问题。近年来,高校思政课教师开动脑筋、大胆探索,努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成效显著。但也要看到,由于一些教师对教学形式的改革创新过度关注,对教学内容的创新拓展关注不够,导致有的课堂看起来形式多样、气氛活跃,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解决大学生的思想困惑。教学形式的改革创新固然重要,但“内容为王”的教学定律仍是改革创新之本。思政课教师要从学理上展开研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增强教学内容的说理性,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思政课教学要主动回应大学生的理论关切,培养其理论兴趣,提升其理论思维能力。比如,为什么说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等,这些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生的理论关切所在。思政课必须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性作用,直面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以理论的内在魅力征服学生,让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
在线“云”教学:一场长期的教学革命
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的认知方式、知识来源、学习习惯越来越深刻地受到互联网的影响,教师的传统教学模式也遇到线上课程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需探索以网络思政、用户思政、精准思政为代表的育人新模式新方法,推动育人工作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更加精准化、数据化、创新化。新媒体的融入,推动着思政课教学突破传统教学方式的壁垒,利用互联网、QQ、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尝试在线“云”教学。近几年的在线教学热度虽然持续升温,但由于受各种条件的制约,依然没有广泛的普及应用。此次疫情我国在线教学实践取得了显著成绩:教育部组织了37家在线课程平台和技术平台,面向全国高校免费开放4.1万门慕课和虚拟仿真实验等在线课程。截止4月3日,全国在线开学的普通高校共计1454所,95万名教师开设94.2万门、713.3万门次在线课程,参加在线课程学习的学生达11.8亿人次,客观上极大地推动了全国高等学校的在线教学。
线上教学是新技术的产物,需要结合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课程内容构成细微化、传播方式快捷化、信息数据海量化、知识读图可视化、数据来源多样化等特征,充分挖掘和利用大数据线上教学资源组织教学。线上教学相比实体课堂,在课堂组织与控制、教学管理、课程讲授、师生互动、答疑释惑等环节都是有所不同的。所以,如何利用好信息化手段开展线上教学是对广大思政课教师的一场“大考”。疫情期间在线教学对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和信息化教学能力突出了巨大的挑战,要开展基于网络的课堂直播、答疑辅导、学习评价等,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掌握网络直播技能,成为“网上上课师”;精通在线学习管理,成为“线上学管师”;熟练运用技术设计教学,成为“教学设计师”;合理调配学时资源,成为“心灵疏导师”。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克服重重困难,使出“洪荒之力”展开了“键对键”的线上教学。线上思想政治理论课虽然课前老师们根据线上教学的特点,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调整原有的教学设计,精心选择教学平台、设计线上教学环节、准备阅读资料、搜索慕课视频资源,但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仍然会面对诸多问题,既有教师突然转移到线上虚拟课堂开展教学的现实困境,也有线上教学在组织、管理、工具选择、师生互动及数据留存诸方面问题。同时,线上学习对学生自觉性、自律性和自主学习能力也是一次挑战。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体验虽然是五味杂陈,但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线上教学是高校思政课教学采取的常态教学方式,“停课不停学”的线上“云”教学不仅实现了学生学习进程不间断,激发了学生在数字化生存过程中的参与感、价值感、存在感,提升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线上学习的实效性,发挥了高校思政教育在网络话语权问题上的主体作用。同时使我们认识到,在线教学工作不仅是应对疫情的短期行为,更是一场长期的教学革命。在线教学不仅需要思政课教师了解新媒体掌握新技术,提升互联网教学设计、实施、管理、评价水平,更需要得到教学技术和教学指导部门的支持。高校教学管理部门应当利用这一契机,通过支持性、激励性的措施,引导和鼓励更多教师向“线上线下”双师角色转型,需要我们尽快探索出实体课堂授课的传统优势与现代信息技术高度融合的新模式与新方案。
混合式教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必然选择
教育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推动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基于信息技术衍生出的新型教学模式,所谓“混合教学模式”,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互联网突破了课堂、学校和知识的传统边界,以“两微一端”为代表的新媒体对高校师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在大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均受到互联网影响的大背景下,为了提高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质量,推进思政课的混合式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只有赢得互联网,才能赢得青年;只有过好网络关,才能过好时代关。增强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要树立“思政课+”和“互联网+”的教学理念,既重视发挥传统思政课教学优势,又研究利用信息技术快捷、海量、互动的优势和特点,运用图像、音频、视频等信息技术,利用慕课、微课等网络教学资源,充分发挥在线开放课程的优势,把“面对面”与“键对键”结合起来,构建体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课程结构和教学模式,回应大学生普遍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和深层次问题,使思政课教学更有深度、广度和温度。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是增强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重要手段,它追求的不是简单的“加法效应”,而是产生1 + 1 ≥ 2 的“叠加效应”,也就是在“老法宝”的基础上,为思政课教学添加“一键启动”,做到网上网下、课内课外互联互通,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时代感和吸引力。
混合式教学是未来教育技术发展的趋势,是教育理念的又一次提升。这种提升会使学生的认知方式发生改变,教师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角色也都发生改变。这种改变不仅是形式的改变,还是在分析学生需要、教学内容、实际教学环境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在线教学和课堂教学的优势互补来提高学生的认知效果,以期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为此,加强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引发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空前变革,构建线下课堂教学+线上“云”教学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必将成为高校思政课改革的一种方向。
本文系教育部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重点选题-“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辅助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与研究”(项目编号:19JDSZK030)的阶段性成果,作者为西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