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齐心战“疫”的非常时期,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教研室根据学校“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工作要求和统一规划部署,3月14日起全部课程实施在线教学,经过1个多月的实践,取得一定成效。
精心组织,推进在线教学工作
《纲要》教研室接到学校启动线上教学通知后,第一时间梳理总结2020年以来的在线教学经验,在2021年校级线下一流课程建设基础上,丰富线上课程资源,调整教学设计,做好课前教学准备工作,保障课程在线教学的顺利开展。
《纲要》教研室主任李玉铭介绍,课程线上教学主要采用腾讯会议直播授课方式,同时充分利用泛雅、易班优客平台展开混合式教学。为保证课程在线教学的顺利运行和质量,自己录制了腾讯会议操作说明视频,进行在线教学平台使用培训,安排任课教师在课前完成泛雅平台课程的建课工作,并要求教师通过微信、学习通等多渠道发布课程相关信息,与学生沟通交流,主动缔结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熟练掌握在线教学平台操作的同时,教研室持续开展线上集体备课活动。任课教师群策群力、集思广益,从教学设计、教学案例运用、过程管理等各方面探讨如何更好地适用在线教学模式,如何调动学生参与在线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在线教学平台测试时发现的问题,主要通过微信分享自己的在线授课技巧。大家相互学习与交流,每个人的线上教学能力和水平也得到了提高。”邹晓昇副教授说。
孙倩说,教研室强化教学规范,每位老师严格按照课表安排教学时间、教学内容,根据线下线上教学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教学进度。利用泛雅平台等进行考勤,严肃课堂纪律,按时反馈未到课学生名单,了解学生未到课原因,与学生保持良好沟通。教研室主任李玉铭加强在线教学督导,及时评课反馈,在反思总结中不断完善规范,保证了在线教学质量。
发挥优势,努力打造线上“思政金课”
课程在线教学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次挑战,《纲要》教研室利用建设线下一流课程积累的经验,突出优势亮点,对标线上一流课程标准,努力打造线上“思政金课”。
李玉铭告诉笔者,针对学校一流学科建设、海洋特色、新农科以及“四史”教育等背景因素,《纲要》课程团队收集了一些具有海洋特色以及一些与学校主干学科紧密相关的本课程教学案例,有效地开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历史观等方面的教育,帮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得到知识、能力、素质与个性的全面发展,在锤炼“知农爱农”的品格锻炼中牢固树立“服务三农”的爱国情怀。
陈光说:“《纲要》课程教学使用纵向式专题教学模式,以历史经度为轴,围绕贯穿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主题设计教学专题和内容。课前将教学日历等资料上传泛雅平台,使学生在线上学习前对课程内容脉络有所了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每节课设置历史人物演讲环节,由学生自愿报名参与、自选主题方向、自制多媒体课件,在资料收集、演讲内容梳理等过程中培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朋辈教育优势形成良好的共振和扩散效应。”
祝启忠认为,上述环节的设置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打破了单一问答模式,让学生表达思想。除演讲学生外,所有同学可以通过文字等方式在直播平台参与话题讨论,老师给予引导与反馈。这种在线教学直播“弹幕式”互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提升了学生的参与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强课程在线教学的实效性。课后,自己会通过泛雅平台发布相关课程讨论题,让学生温故课堂所学知识。
李玉铭最后表示,《纲要》课程在线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给予较高评价和积极反馈。《纲要》教研室将积极探索新媒体时代思政课教学的新模式,紧抓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深化改革,锐意创新,通过各种途径全方位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
(供稿:李玉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