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色与特色:中国式现代化因何而立?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验课超级大课堂举办

发布者:孔维刚发布时间:2022-12-01浏览次数:10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将党的创新理论有机融入思政课,充分发挥好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键课程的作用,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以“本色与特色:中国式现代化因何而立?”为主题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验课——超级大课堂,于11月29日晚在上海海洋大学大学生活动中心报告厅举行。上海海洋大学、上海电力大学、上海电机学院、上海建桥学院四所高校的师生齐聚一堂,思考阐释中国式现代化因何而立。

超级大课堂现场

多元协同开讲课堂好声音

一堂有魅力的超级大课堂,背后少不了各校教师团队课前的充分准备。临港四校每校团队都由思政课教师、辅导员、专业课教师和外请的人文社科专家组成,“超级大课堂”总策划、上海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董玉来在教师团队的配备上做了充足的谋划,他认为多角色、多学科、多队伍、多高校等的多元协同将切实推动实现共建共享共赢。在课前,团队老师们进行充分讨论,从不同视角围绕主题层层阐释和剖析,提前录制,现场开讲课堂好声音。比如,上海电力大学团队邀请上海财经大学讲席教授丁晓钦加盟指导,五位成员分别从历史进程、现实基础、领导力量、实现路径、世界意义五个方面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色与特色,带领同学们从学理上全面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因何而立。

贴心倾听直击问题面对面

“请问老师,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想问一下如何去平衡和协调文科和理科之间的一个地位问题,我们有没有一些相应的对策?”一同学问。

“感谢这位同学的提问。我的观点是坚持文理并重。马克思曾讲过,自然科学往后将包括关于人的科学,正像关于人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一样,将是一门科学。马克思所讲的人的科学,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就是人文社科……。我们要回到以人为本的精神怀抱,将‘追求真理’的科学理念延伸、拓展,使科学复归‘争取自由’的人文理想。”上海海洋大学青年教师李玉铭回答。

“习近平总书记形象地说中国解决了‘挨打’‘挨饿’的问题,但还没有解决‘挨骂’的问题,而挨骂源于失语。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通过发展自然科学,更多的实现科学技术的自立自强,我们国家的硬实力有了很大的增长……自然科学是硬实力,社会科学是软实力。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当中,我们不仅要为自然科学发展做出贡献,也要在软实力方面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刘勇补充讲到。

超级大课堂上,每校团队依次登台,以“问题面对面”的形式接受了同学们的现场提问和质疑,台上教师和专家沉着应答、娓娓道来、鞭辟入里,不断赢得全场掌声。

豪华阵容解码思政锐观察

思政锐观察环节特邀嘉宾、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南京政治学院博士生导师孙力教授认为,西方的现代化道路带来很多灾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走一条和资本主义道路完全不同的新路,通过中国式现代化跨越卡夫丁峡谷。他兴奋地说:“今天的超级大课堂非常精彩,场景非常震撼。我感受到了年轻大学生对理论的渴望和探求,他们提出的问题既有深度又有远见,老师们回答既全面又深刻。我们这代年轻人非常有希望,他们对党的理论是真学、真信、真用,没有躺平、没有内卷,中国式现代化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希望在年轻人身上。”

南京政治学院孙力教授点评

  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宣传处副处长张晓飞在总结讲话中指出,当前全党全国上下正在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热潮。在这一背景下,今天的超级大课堂聚焦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主题,也是我们以实际行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扎实举措。超级大课堂授课形式最为鲜明的特点就是马院牵头、多元协同,把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辅导员和党政干部凝聚在一起,也体现了学科协同、队伍协同和校际协同,很好诠释了三全育人的理念。第二个特点是强化问题导向,有针对性的答疑解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很重要的任务是要切实回应学生所关注的热点难点的问题,为他们答疑解惑,不断提升针对性和有效性。第三个特点是强化品牌效应,辐射临港高校。超级大课堂创新实践多年,有了全新的变化,也具有鲜明的新时气息,深受广大师生好评。上海海洋大学把超级大课堂教学改革成果辐射到临港新片区高校,成为临港新片区思政课改革的一个张名片,期待上海海洋大学能够更好地发挥品牌首创者的效应作用,深化三全育人改革,不断强化平台建设,进一步突出师生互动、思想碰撞、教学相长,让思想在碰撞中凝聚共识,让思想在交锋中彰显魅力。


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宣传处副处长张晓飞讲话

经过专家评委投票,上海海洋大学团队、上海建桥学院团队、上海电机学院团队荣获优秀团队奖,上海电力大学团队荣获最佳团队奖。上海海洋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宋敏娟宣读获奖名单,九三学社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李国娟为优秀团队颁奖,上海市教委宣传处副处长张晓飞为最佳团队颁奖。

来自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等十余所高校的马院负责人、学科带头人参加了超级大课堂活动。活动通过上海海洋大学B站号进行直播,易班平台同步转播。

与会师生纷纷发表感悟:

上海建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沈树永:今年有幸参加了由上海海洋大学主办的超级大课堂活动,和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感到既新鲜,又激动。超级大课堂活动不仅是对思政课教师日常备课的临场检验,也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检查。因为,在现场你无法预料学生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老师们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和应对。其次,要感谢海洋大学为此次活动做出的精心设计,本次活动的选题非常好,中国式现代化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核心内容,如何学习宣传好二十大精神是思政课教学的一个政治任务,通过超级大课堂活动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说出心中的困惑,让老师现场给与解答,达到了很好的二十大精神宣传和教育效果。

上海建桥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学生朱敏耀:这是我第二次参加超级大课堂,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到“中国式现代化因何而立”,不一样的主题,却有同样丰富的收获,同学们求知若渴,教师们精彩演绎,令人豁然开朗。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关键在党,在于当代的青年大学生,身为一名党员青年大学生,我们更需要将二十大精神入心入脑,以身力行,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走深走实,在学习、工作、生活实践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让青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上海电力大学数理学院学生王晓勐:此次活动各位参赛教师、专家的党课让我对党的二十大精神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特别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中国式现代化与西式现代化的区别有了更深的认识,学习了中国式现代化对实现我国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推动作用。同时,各位参赛团队对一些观众提出的问题的回答,也让我产生新的思考,文科理科的平衡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差异等等,进一步加深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相信部分的认识。孙力教授的点评也让我印象深刻,也对现场同学的问题做了回答。此次活动让我在思想上得到较大的充实,我会在近期努力消化学习到的内容,加深对党的二十大报告的学习。

上海电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滕明君:通过超级大课堂活动,准确向广大的青年学生传达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容,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自己“一步一脚印”走出来的。自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一直在实现中华民族现代化道路上不断探索。中国式现代化成功背后的许多理念,其意义已远远超出中国国界,正激励发展中国家探索符合自己民情、国情的现代化道路。百年变局之下,我们不向世界“推销”我们的模式,但我们愿意与各国分享中国的思路、做法和经验,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增强国际社会的和平与进步力量,为广大想要实现现代化的发展中国家提供积极的模板。通过超级大课堂活动,回答青年学生的疑惑,激励青年学生更好地理解国家的发展前景,更好地把青春融入这如火如荼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之中。

上海电机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苗磊:今天在上海海洋大学再次成功举办每年一次的临港四校思政课“超级大课堂”活动,这是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各个学校思政精英教师荟聚一堂,切磋技艺,也是一次有深度的思政课交流活动,作为上海电机学院代表队,我们感到收获很大。今年的主题是关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这是一个具有无比丰富内涵的话题,也是党的二十大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同时也是我们2035年国家发展的重要目标。各个学校的老师、专家们围绕着这一个话题从多角度展开了深入的讨论,既有学理层面的阐发,也有教学方面的展示,充分体现了我们思政教师对这一话题的把握和理解的特点。另外,学生的提问也都富有思想性,让我们看到新时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和思维特点。还有最后专家的点评,鞭辟入里,体现出高水平的专家视角,使活动的质量得到有效的保障。总之,这是一次圆满富有意义的盛会,我们期待着来年再次参与,一起交流!

上海电机学院商学院学生陈金龙:参加超级大课堂让我感受到了当代青年人的积极状态,大课堂上老师慷慨激昂的语句,同学们提问时的热情,无不体现出大家学习思想政治时那股兴奋劲,有这股兴奋劲,会不断地产生思想碰撞的火花,在碰撞后又会产生新的理解,新的感悟。有幸聆听了超级大课堂的四支队伍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解,我知道了党的思想方针和政策的正确性和先进性,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通过形象生动的话语阐释出来,大讲堂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让大家有机会坐在一起畅谈自己的想法,不仅如此,还给学生创造了学习的机会,我相信今天参加活动的人都有收获,等沉淀完成后又可以进行下一步探讨。二十大虽然已经结束,但是其中还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我们应该坚持不懈的学习,深入研究,相互交流,共同进步。

上海海洋大学爱恩学院学生郝夏男:今天首次参加“超级大课堂”活动,授课形式新颖,活动期间在各位同学的提问以及老师的回答让我收获颇丰。其中令我感触深刻的是一位老师说:“新一代的年轻人象征着国家的未来和希望。”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新时代的我们是中国未来的希望与脊梁。所以我们广大青年应该牢记党的教诲,立志于民族复兴,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再有,活动过程中,我更加深刻地意识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学史以明智,鉴往而知来。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才能更加强盛,才能走得更远。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会在现阶段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道德水平,积极学习并认识到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为建设美丽中国奉献自己的力量。


       (供稿: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