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上午10:00,上海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在苏友楼108报告厅举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经典著作分享会”。
本次讲座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李志强主持,学院内十二位师生参加,特邀与谈人为孔晨旭教授。孔晨旭,上海电机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主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等课程,在《世界历史》《美国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四十余篇,参编教材两部,参译著作一部,主持并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上海市阳光计划等课题二十余项,获得过上海市“育才奖”,多次被学生评为心目中的好老师。
(领导讲话)
研究生院副院长何爱华强调了重温经典著作的重要性,指出读原著可以帮助我们系统地了解理论的产生、发展和完善,做到言之有据;学习原文能够带领我们领会其中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而悟原理则是能将经典与现实结合,学以致用,用理论去指导实践。
(分享篇目一)
杨肖萍同学及其组员分享的著作篇目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她们基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探讨了人类美好生活的实现。该组从手稿的时代背景、哲学立场出发,分析了现实的人作为美好生活缔造者的角色,指出异化劳动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活不美好的根源,提出通过劳动解放和构建自由人联合体,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通往美好生活的途径,并强调了该著作在推动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实现的重要意义。
(分享篇目二)
李燕同学及其组员分享的著作篇目为《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选择了从黑格尔哲学的角度进行切入剖析。其中主要介绍了原著的概况,黑格尔哲学的架构和核心,并指出其革命性与软弱性并存的特点。其次,还分析了马克思对于黑格尔辩证法合理内核的批判继承。最后将这一科学剖析与当代社会改革状况相结合,提醒我们应以开放、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积极应对改革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分享篇目三)
方若雯同学及其组员分享的著作篇目为《反对本本主义》,从推荐理由、创作背景、主要内容和当代价值四方面展开。推荐的理由包括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创作背景涉及国内教条化等问题及国际共产国际指导问题。并从群众路线切入解读,阐述了主要内容及主要观点,同时结合时政热点,强调调查研究的重要性及新特征,提出坚持调查研究的三点看法。
(特邀嘉宾点评)
孔晨旭教授对三组同学的分享进行了点评。对于第一组同学探讨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相关内容,肯定其选题切题,能联系现实问题,但指出其分析过程存在些许不足,如对美好生活概念的讨论在不同时代背景间跳跃,应明确立足点,聚焦当下中国的美好生活内涵,同时强调研究生应结合经典学习与现实热点,找准创新点撰写论文。
针对第二组同学讲解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孔晨旭教授认可其论证展现的思辨力、抓准绝对精神等要点,但提出应进一步明确个人观点,将方法论、世界观与现实更好结合,还建议可从辩证法角度结合如二十届三中全会相关观点反推思考,以获得新视角。
对于第三组同学的发言,孔晨旭教授强调了在研究中应注重时代性与鲜活性,如在涉及毛泽东相关研究时,可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还提及在研究调查研究、人工智能等方面时应关注实践方式变化,以及在批判教条主义等问题上可结合实际案例增强时代感,以提升文章质量与创新性。
(领导总结)
在活动最后,党委副书记李志强对活动进行总结,指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必须与时俱进,用先进理论武装头脑,用当代的马克思主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推动工作、促进发展。
(撰稿人:郑娅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