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下午13:00,上海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在苏友楼108报告厅举行“基于“教育关系学”的思政课教学设计方法”的讲座。
本次讲座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罗汝坤主持,学院内四十多位师生参加,邀请到孙晓艳教授讲课。孙晓艳,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入选上海市东方英才教师项目,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中青年拔尖人才。主要研究方向是历史唯物主义及其当代意义,主持国家社科和省部级以上项目10余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和《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曾获得首届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特等奖,参与教育部统一课件制作,主讲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孙晓艳教授首先从与马克思主义的内在关系哲学和教育关系学本身出发两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教育关系学”的定义,让我们更理解教育关系学的内涵意义。并且讲完基础定义后开始从方法论入手,详细展开讲述了“一条主线、两大主体、三链合一、四点交集、五对关系”五个要点。
孙晓艳教授提到,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这是一个前提性问题,也是讲好思政课的一条主线。要从何谓讲道理、为何讲道理和如何讲道理三个方面去理解思考,明白讲道理的本质是政治性;讲道理的目标是转化学生认知和信仰体系;讲道理的方法是要以术入门、以学驭术、寓道于学。教育学首先是关系学,明确导入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思政课,与我何干?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什么?”,明确任务目标,才能更好构建理性共鸣、感性共情、心灵共振的双主体关系。
孙晓艳教授介绍了思政课教学过程设计中的“三链合一”,也就是故事链、问题链和关系链,分别作为思政课的血肉、骨骼和灵魂,是思政课教学过程的有机统一体,是思政课魅力所在。在故事链中,选、讲、评故事,这三个环节都是故事链中关键且缺一不可的环节。在问题链中,根据发现与建构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感悟与再生问题三个方面去讲述问题链的内容。在关系链中,根据个体生活和时代命运连接起来的原则构建双主体的关系,指明要宏观真理具象化,切中学生微观感受。同时相关案例分析讲解到思政课教学重难点的设计要把握好四点交集,即教学重点、理论难点、社会热点和学生疑点,并且做到讲道理与讲故事相结合,讲话与讲深讲透相结合,主流与支流相结合,就要学理规定故事,故事嵌入学理,最后形成情理交融的结构。
孙晓艳教授强调思政课教学设计系统的结构性关系,要把握目标、课程、任务、课堂、实效五位一体。目标方面把握好大中小一体化的纵向衔接关系·,课程方面把握好高校课程思政体系的横向贯通关系,任务方面把握好党的创新理论与思政课的同步推进关系,课堂方面把握好学校与社会、网络课堂的三维同构关系,实效方面把握好实效性和吸引力的辩证统一关系。
本次学术讲座聚焦提升教师思政课教学设计水平,为思政课建设进一步提质增效打下了良好基础,师生反响良好,给与会师生带来启发。
(供稿:张晓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