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3月21日至3月23日,上海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45名师生在浙江生态文明干部学院(中共湖州市委党校)的精心安排下,通过专题辅导、现场观摩和研讨交流,全体师生经历了一次“补钙加油”之行、能力提升之行,收获满满,学成归来。
开班仪式上,浙江生态文明干部学院(中共湖州市委党校)副院长(副校长)汪洪生对专题培训班全体学员的到来表示欢迎并简要介绍了湖州市、浙江生态文明干部学院和本次培训教学安排基本情况。他表示,湖州作为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诞生地,不仅生态美而且城市平安建设良好,始终积极探索具有湖州特色、市域特点、时代特征的社会治理模式,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上海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罗汝坤作开班动员讲话,对培训班学员提出四点要求:一是要深刻领会意义,增强思想觉悟;二是要突出问题导向,提升教学本领;三是要坚持四个转化,即“实践转化为理论”、“走出上海看上海”、“走出课堂进课堂”、“走出经典拓视野”;四是要自觉遵守要求,认真参与培训,希望大家都能够在培训过程中深化认识,增强本领,真正学有所得。
开班仪式最后,上海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向浙江生态文明干部学院授予“大思政”实践教学基地,未来双方将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推进“大思政课”建设。
专题辅导提升理论水平
3月22日上午,浙江生态文明干部学院(中共湖州市委党校)办公室主任、副教授卢晨昊讲授《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湖州实践》,通过案例式教学,详细介绍了湖州实践“两山”理念的余村模式、鲁家模式、黄杜模式等经验做法,指出建设美丽乡村要坚持以人为本、遵循客观规律、尊重农民意愿;要结合本地区优势,因地制宜、规划先行,要把绿水青山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生态价值、情感价值,要让农民的腰包实实在在的“鼓起来”。
现场观摩强化实践能力
3月22日下午,全体师生走进“两山理论”发源地——湖州市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进行现场学习,重温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余村调研首次提出“两山”理念的情形,见证了余村人在“两山”理念指导下走出的一条转型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之路,为推进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示范样本,亲身感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浙江实践。
3月23日上午,大家来到了吴兴区潞村村实地参观学习,学员们沿着世界乡村旅游大会永久会址,参观了吴兴县农民协会纪念馆、《典籍里的中国》潞村陈列馆,学习了该村加强乡村旅游国际交流合作,进一步推动国际乡村旅游向产业化、品牌化、市场化、国际化发展的经验。
红色教育锤炼坚强党性
专题培训班活动最后,全体学员来到了钱壮飞纪念馆学习先烈事迹,开展廉政和革命传统教育。在钱壮飞纪念馆展厅内,全体党员认真听取讲解员介绍“龙潭三杰”之一钱壮飞的英勇事迹,观看真实的历史实物资料,回顾钱壮飞波澜壮阔的一生。
交流研讨凝聚思想共识
3月23日下午,参加培训全体师生结合培训内容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举行结业仪式。汪斌锋教授指出在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再先进的技术也无法替代双脚丈量土地、双眼观察社会、心灵感知文化,我们要坚持走向田野,在乡土中国中找到中国智慧。李玉铭副教授强调经过此次的培训学习,尤其是从专题教学的课堂讲授使他对日后的课堂教学产生了新的思考,他还指出,知识源于实践,教学必须扎根现实,要在实践与交流中让教学之路越走越宽广。2023级研究生代表王丽虹发言中谈到这几天的培训学习使自己收获了许多课本之外的知识,希望以后有机会能更多地参与到这样的培训交流中。2024级研究生代表杨肖萍发言中谈到,经过这次在余村的参观,她加深了对“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的深入理解,同时红色教育基地的学习使她受益匪浅。
浙江生态文明干部学院胡华锋老师为参加此次培训的学员颁发结业证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佳薇老师作为教师代表、研究生党支部书记程静作为学生代表分别与胡华锋老师合影留念。
最后,学院党委书记罗汝坤作总结讲话。他对此次培训提出两点体会,第一,从理论到实践是一条很漫长的路,原著和理论都要落实到实践中去,作为思政课教师要把握好两者的关系,要真正通过实践讲好理论;第二,思政课教学要做到讲深、讲透、讲活对老师来说是一个考验,要从教材语言转变为教学语言,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
(撰稿:王丽虹、林南;摄影:苏淇、张晓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