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推动校地党建共建工作走深走实,11月24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党支部与浦东新区书院镇洋溢村党总支、临港新片区建设者小镇105社区党支部在洋溢村举行党建共建签约仪式,学院党委书记何爱华、洋溢村党总支书记潘石飞、建设者小镇105社区党支部书记祝菁、临港科创中心副总经理饶应福,学校师生代表参加活动。

何爱华代表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在致辞中强调,本次党建共建联建既是贯彻落实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动产教融合的重要举措,也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推动“大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基层党建深度融合的具体行动,更是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员教师作用、开展强国行的专项之举。潘石飞在致辞中代表洋溢村对共建活动表示热烈欢迎,他希望以此次共建为契机,将学校的理论优势与村里的产业特色、生态建设深度融合,打造“葡萄架下的思政课堂”,让高校师生在乡村振兴助力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一线感受理论指导实践的鲜活生命力。
在与会人员的共同见证下,三方党组织负责人共同签署党建共建协议,标志着校地党建联建工作迈入新阶段。未来将充分发挥三方资源优势,组织更多研究生走进基层一线,将洋溢村的乡村振兴实践、建设者社区的治理经验等鲜活案例转化为课堂教学的生动教材。


签约仪式后,马克思主义学院2024级研究生代表苏淇围绕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部署,系统阐释了洋溢村在党的领导下,如何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带领师生共同认识到全会审议通过的规划建议,不仅为未来五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更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
最后,师生们深入洋溢村,参与“基层党建助力乡村振兴”专题实践教学,实地考察党建引领下乡村产业振兴、生态治理、文化繁荣的生动展现。潘书记重点介绍了洋溢村近年在民宿集群建设与葡萄园基地发展方面取得的新进展,让师生们直观感受了理论如何赋能实践、党建如何引领发展。这种沉浸式、互动式的教学模式,探索了党建共建引领下将育人课堂延伸到社会天地的新途径。
本次校地融合活动以“党建引领、资源共享、协同育人”为原则,为推动党建与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专业教学、研究生培养、乡村振兴实践融合等提供了新范式。未来,双方将继续推动党建与育人、科研与社会服务深度融合,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注入新动能。
本次校地融合活动以“党建引领、资源共享、协同育人”为原则,为推动党建与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专业教学、研究生培养、乡村振兴实践融合等提供了新范式。未来,双方将继续推动党建与育人、科研与社会服务深度融合,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注入新动能。
